Skip to main content
好的擺位姿勢對孩子的日常生活以及身體發育至關重要,在調整時應該考量的基本原則如下:

 

(1) 儘可能在所有的姿勢中做到對稱與對齊。
(2) 讓孩子感覺舒適。通常孩子不會馬上喜歡新的姿勢,但如果孩子一直表現出不適的話,在調整姿勢前我們需要多一些準備動作(先讓身體放鬆或讓張力降低),甚至可能先妥協一下,不用一次到位,以逐步調整的方式讓孩子適應,不要以強迫的方式來調整孩子的姿勢。
(3) 孩子應該處於穩定的姿勢而非固定不動。擺位應該要能讓孩子體驗更多正常的動作模式,譬如好的坐姿擺位可以讓軀幹正直,促進上肢的可選擇性活動,像是遊戲、寫字、吃東西等等。
(4) 擺位姿勢應該要多樣並經常的變換,不斷的變換擺位姿勢才能避免壓力的集中,預防身體僵直及攣縮,並讓孩子從中體驗不同的活動。

 

重要的是,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臨床特徵,譬如痙攣型的孩子一般會有伸張、屈曲或是不對稱的姿勢,以上所提到的原則都應配合孩子的狀況做調整,以合適的擺位來改善孩子的姿態或動作模式。以下為參考範例。
例一:如果孩子在躺著時會有習慣性異常伸直的姿勢(如附圖上),可考量使用有曲面、對稱的擺位姿勢來改善;另外若有桌板的話,還能幫助孩子看見與使用雙手的操作。

 

例二:如果孩子在坐著時會有習慣性異常彎曲的姿勢 (如附圖下),使用較直、較為延伸、對稱或高跪的擺位姿勢會有改善的可能,同時也一樣能幫助孩子看見與使用雙手的操作。

 

(Source: Physiopedia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