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一位日本友人在FB上分享了他的CP人生歷程,在半世紀前的日本,對於腦性麻痺的了解與治療當然遠不如現在,可是相隔五十年,再來看他的故事,相信對我們仍然有很大的啟發。

 

徵得他的同意我們將文章分享於下,他本人學習中文超過四十年,中文寫作相當流利,所以我們並沒有更動所寫的內容,包括用字,但其流暢度相信大家閱讀起來都會深有同感。

 

小野寺幸的CP人生歷程

 

“我想如果自己晚來40年來到這個世界當個CP兒,我個人的情況肯定比現在好得多。但是概觀自己至今的CP人生,還是需要我早來這個世界創造現在的CP人生。

 

我是1963年出生的。當時日本也還沒進入少子高齡化社會,而且在50年代日本流行小兒痲痹症(Polio)日本社會也有逐漸開始關注肢障兒童治療的趨勢。

 

用疫苗控制小兒痲痹症(Polio)之後,從60年代初CP兒童成爲了新增的肢障兒童主流。也就是説我出生長大的時期正當日本CP兒童治療的黎明時期~發展時期。

 

我出生那一年冬天是日本50年衹有一次的豪雪之年,這個嚴冬的季節裏,我整整提早三個月來到了這個世界。我在家裏最小的孩子,上面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。在年齡上我跟其他兄弟姐妹年齡相差較大,年齡跟我最接近的姐姐也有九歲半的年齡相差。當時我媽媽已是個「老手媽媽」。當年還沒有發明辨別胎兒性別醫學檢查的時候嘛,媽媽為我準備「男女兼容」的米黃色的嬰兒衣服。她將我出生前開始破水時,先到懷孕期間一直看病的私營產科醫院去了。

 

不過,聽到醫生的「我們醫院沒有準備嬰兒保暖箱」的一句話,她主動地要求,把自己轉到大學醫院產科。於是我在當地的大學醫院產科裏,從這樣的媽媽出生了。

 

到了大學醫院以後,我基本順利生下來了,就是由於七個月早產兒體重衹有1300多克。但是沒有窒息,出生后就哇哇大哭。曾經媽媽告訴我,「那時,你的哭聲大得不亞於成熟兒,甚至是比他們更大,更亮!」。現在有很多人對我説,「你說話的聲音,又大又亮!」俗話説;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真的沒錯!哈哈。

 

後來,我呆了2~3個月的保暖箱。(這個部分我92嵗老媽的記憶已模糊了請諒解)在這個期間,我的發育很順利一直在長大。醫生對我媽媽說;「這孩子一次也沒出現過減少體重的情形!」在這個期間大部分人都以爲我是個「正常寶貝」。但是其中有一個人注意到我身體發育異常的是產科病房護士長。在我出院時,她對我媽媽説;這個孩子從來沒有出現過將雙脚「一蹦一蹦地」踏步動作。以後應該要慎重觀察他的身體發育情況。”